七七奢侈品(http://www.77lux.com) 10月19日讯,“无智能不时尚”的流行并非偶然。与时尚产业相同,奢侈品圈一向特立独行,喜欢引领着消费潮流,不过这样的潮流在消费电子流行的今天,一度让奢侈品牌彷徨。
“时尚开始追随消费电子的潮流,还要从苹果说起。”刘元认为,2010年,乔布斯在芳草地向世界展示他的杰作——iPad& iPhone4时,世界为之一震。他改变的不仅是平板产品和手机,也引领了产品周边的开发。对这样一件既新奇又实用的新产品,人人都想将其打扮得不一样。
“iPhone4的流行,不仅让中国义乌的小商品生产赚了个盆满钵满,不少奢侈品牌也加入了 外衣 产品开发的序列。”刘元说。的确,从那时起,走进很多奢侈品牌的旗舰店,配饰区都少不了iPhone或iPad的手机壳或皮套。
不过,这一次,奢侈品牌做的事不再是“引领”,而是“跟随”。品牌的设计师们不得不根据当下最流行的消费电子产品,依据其尺寸设计合适的外衣,并且要在产品发布的第一时间在全球店面铺货,“购买奢侈品牌的电子产品 外衣 本身就小众,并且同质化严重,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全球店面铺货,很可能被别的品牌抢占先机。”刘元说。
奢侈品牌必须改变这样的现状,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品牌方,愿意在产品设计阶段就介入,甚至将自己品牌的文化融入智能设备之中。刘元分析认为,奢侈品甘心放低身段与消费电子合作,是看到时尚产品在这一领域收获的成功,但是却忽视了时尚与智能产品二者在生命周期上的一致性。
尽管LV的Neverfull手袋,爱马仕的珀金包堪称经典,但是每一季的时装周,这些大牌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推出新品,而且这个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头天才在国际时装周上发布,第二天全球的店面就要开售走秀同款。“近年来时尚与奢侈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服装、皮具、鞋履等品牌犹为明显,竞争也日益激烈。”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品牌方总是希望能够抢得先机,并借此玩“饥饿营销”。
“时尚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产品生命周期远比传统意义上的奢侈品短。”周婷说。根据摩尔定律,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会持续走低,但时尚与奢侈品业永远是品牌溢价大于产品价值本身。这两者的跨界,看似交集并不多,一部iPhone6S手机价格也就在6000元左右,而一年后他的价格可能会腰斩,但若给该手机配个某著名奢侈品牌的鳄鱼皮外壳,价格可能就要上万元,还要等很久,大有“买椟还珠”之味道。但是意大利皮具品牌Tradini大中华区负责人贺斌则非常看好时尚与消费电子跨界未来的前景,因为他为产品带来了全新的方向。“跟随着时下流行的消费电子做时尚产品,刚性需求明显,消费者更会为其喜爱的品牌买单。”刘元如是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