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奢侈品(http://www.77lux.com) 11月6日讯,转眼间又到了十一月,2015年也要接近尾声了。从奢侈品公司陆续提交的第三季度成绩单来看,奢侈品行业翘首期盼的“复苏”恐怕又要被无限期延后。纵观全局,2016年奢侈品行业前景仍不容乐观。
1、宏观经济发展是奢侈品行业最好的阴晴表: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奢侈品行业的前景。 从过去十年世界GDP和奢侈品行业的增长分析来看,两者有着高达85%的相关性。
根据2015世界GDP百分之三的增长预期,我们可以推算出今年奢侈品行业的增长很有可能在3-4%这个区间(除汇率影响)。而基于目前对2016年3.4%的全球GDP增长预期来推算,奢侈品行业明年的增长可能会达到5%左右(除汇率影响)。
然而对于2016世界经济的增长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未见明显好转的欧美和日本,石油等重要能源价格的持续下跌使得分析师在过去的一年不断下调对2016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作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的最大群体中国消费者,未来仍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从2012底开始的反腐,2015年出现的股市动荡,经济增长放缓,当然还有某些地区政治社会因素,被各大奢侈品公司品牌普遍用来解释其差强人意的销售和利润,特别是在其香港(利润率最高)和中国内地市场。毋庸置疑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必定会影响消费者信心和购买行为,特别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中产阶级。
2、汇率与价格差:
欧洲奢侈品公司大部分的生产成本是以欧元计算,而销售收入多来自于以美元或美元相关联的货币。整体来说,2015年欧洲的奢侈品公司都是疲软欧元和强劲美元的受益者,汇率对其销售的积极影响平均可达到8%-10%。
然而不难发现,进入2015年下半年,这种趋势正在出现逆转。预计2016年,欧洲奢侈品公司很难再继续享有汇率所带来的优势,反而要承受因汇率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由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地域间价格差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旅游消费目的地的选择。
中国消费者多于三分之二的奢侈品购买是在海外进行的,这一比例已经由十年前的60%上升到了现在的77%。 疲弱的欧元和日元使得今年欧洲特别是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得到了游客消费强力的支持,而美国相对受到冷落。2015年前三季度不少奢侈品品牌在欧洲和日本的销售额都达到了双位数增长,其中包含Kering集团下的GUCCI, BOTTEGA VENETA,Saint Laurnet等等。
更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在国外旅行时会光顾奥特莱斯(打折村)。欧洲两大奥特莱斯经营商Value Retail和McArthurGlenm都多次提到中国消费者的快速增长。McArthurGlen最近指出2015年前九个月,中国游客的消费同比增长了80%,2014年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七倍。中国游客已成为两大公司最重要的消费群体。
在过去的五年,奢侈品行业的销售增长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增开新的店面,三分之一来自于价格增长。如今,由于消费主力军中产阶级对价格的敏感性和旅游消费目地的不确定性使得奢侈品公司很难再以单纯的店面扩张和涨价来增加销售收入。
3、产品缺乏创新性:
产品的单一化,对常青产品(evergreen products)的过分依赖,比如BURBERRY,多半的销售收入来自于Trench coat和Scarves,造成了品牌未来销售增长点的缺乏。品牌间互相的模仿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皮革类制品。消费者不难发现市场上各种相似雷同产品。
设计和生产的长周期,使得奢侈品公司除了高订,男女春夏和秋冬两季外,又增加了cruise collection,capsule collection,还有与其他品牌设计师的合作。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压力下,设计师确实承担着繁重的设计任务。要兼顾创意与实用性,同时还要考虑到销售和利润率,设计师有时无法完全地贯彻和执行自己的设计理念。然而对品牌原有DNA的偏差,品牌定位的不明确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4、愈加拥挤的奢侈品行业:
老牌欧洲奢侈品品牌在过去的两三年试图以抬高产品价格减少低价位产品来树立高端品牌定位,导致市场中段价位空缺,从而给了很多中段价位品牌快速成长壮大的机会,比如Michael Kors, Kate Spade, Tory Burch, Furla, 还有SMCP集团下的Maje,Sandro,Claudie Pieriot 等等。
为了弥补战略上的失误,PRADA 和 GUCCI都进行了积极的调整,增加了中低段价位的产品。这股风气,很快在各大品牌蔓延开来。不难发现,现在几乎所有的老牌欧洲奢侈品品牌都在出售几百欧元的mini bags,平易近人的价位,为品牌招揽了更多的顾客。
与此同时,大批的新星设计师品牌加入战局,比如炙手可热的Alexander Wang,决定离开Balenciaga专心于自己品牌的发展,冉冉升起的Huishan Zhang,以Modern Luxury的独特定位,攻占了美国和香港最重要的奢侈品百货公司,近日还被WWD提名为Lanvin设计师候选人。
由于消费者年龄层的年轻化和想要与众不同消费理念,使有着独特定位的新兴设计师备受宠爱。这也就分散了他们对老牌奢侈品品牌的关注和购买力。同时,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奢侈品公司还要面对来自其他行业的竞争,比如汽车,住房,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以度假为目的的旅游,餐饮娱乐等等。
5、Ecommerce的发展:
网购的强烈趋势已势不可挡。奢侈品公司也纷纷意识到了这一点,不仅建立了多国语言的官方网站,还有选择性的在某些国家地区开通了网上销售。但在中国,价格差问题不解决,网店的开设对于打击代购市场和促进本国销售作用并不显著。
灰色市场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是奢侈品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对欧洲批发商大力度地进行了整改,但依然存在很多进货渠道 (当地买手,打折村等等)。
信息的高度透明,消费者理性消费趋势和便利的代购服务使得品牌的官方网站或者微信官方账户的开设,更多地起到品牌宣传的作用。然而借助媒体渠道获得浏览者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品牌进一步地了解潜在消费者。最终,想不想要解决,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价格差问题对许多品牌来说都还是个谜。
发表评论